中国师父蒋立平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2018年来到肯尼亚,负责驾驶员日常技术业务培训、标准化作业监督指导等工作。霍勒斯是蒋立平的学员,他们一同协作,往返于蒙内铁路的沿途站点。在6平方米的驾驶室内,内燃机的轰鸣阻隔话语的传递,驾驶员间的默契格外重要。
“霍勒斯有想法、很刻苦。希望学员们来中国做客,因为我们是师徒,更是朋友。”蒋立平说。霍勒斯表示,中国老师的专业培训让他受益良多,“希望师父能常回肯尼亚看看”,未来自己打算“为蒙内铁路培养更多可靠的驾驶员”。
中国师父毛鑫(右)与学员彼得·恩坚加在内罗毕站区运转车间内调度车辆。
毛鑫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运输部内罗毕车站运转主任,他与徒弟彼得·恩坚加一起制定调度计划、调控列车运转。“我们无保留地把国内的技术标准带到肯尼亚,学员已达到国内车站同等作业标准。”毛鑫说,帮助肯尼亚建设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是他人生中的亮点。彼得表示,自己从师父身上学到了许多专业技术,未来他将把知识传授给更多人。
中国师父何肖(左一)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工电部的工务工程师。3年建设、6年运营,他见证了蒙内铁路从无到有的过程。他的徒弟奥利弗自2016年开始从事铁路轨道检修相关工作,2022年被提升为技术主管。奥利弗说:“中国师父助我促进事业发展,未来我希望能更好地用我所学,保障铁路运营和旅客安全。”图为何肖与学员班组在上轨作业前检查仪器。
中国师父陈玲(右)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工电部电子设备检修工区工长。在肯尼亚工作4年来,她见证了女学员们电务技术的成长。“现在她们都能独当一面。”陈玲说。朱迪思(左)是陈玲的学员之一,她从师父那里获得的不仅是技术,工作间隙对饮食、文化等多维度的交流同样让她受益匪浅。“我们之间是师徒,更是姐妹。”朱迪思说。图为陈玲在休息时教学员唱中文歌曲。
在肯尼亚内罗毕,吴同明(左)与学员基鲁姆瓦在车辆运用车间检查客运车厢。2017年来到肯尼亚的中国师父吴同明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车间工程师。“学员的积极主动让我印象深刻。”吴同明说。基鲁姆瓦说:“未来希望更多的中国老师来到肯尼亚,与我们一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于2017年5月建成通车。6年多来,蒙内铁路宛如一条“大动脉”,有力助推了肯尼亚的现代化建设,为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中非合作共赢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给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自项目建设开始,中国铁路专家队伍便着力于人才在地培养,以属地化技术转移为重点,通过师带徒、手把手的方式,在运营、维护、检修各环节为肯方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作业的铁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多年来,中国师父与肯尼亚徒弟因蒙内铁路结下了深厚情谊。据负责蒙内铁路运营的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介绍,未来,现场工作将由肯方独立开展,中国师父将逐步结束任务回国。蒙内铁路师徒的友好情谊将绵延不绝。
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与非遗手工艺绳结传承人一起编织五彩绳,带孩子参加集体包粽子,线上欣赏端午专场演出……端午假期,各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人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文化魅力。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既让我们在一个个节日习俗中回望历史,体悟文化意涵、民族品格,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展示与端午相关的非遗技艺,到端午节日音乐会吸引众多观众,再到端午文创受到欢迎,一个个案例生动说明,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节日文化将得到更好呈现,传统节日将更加富有时代内涵。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努力打造融汇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文化记忆的传统节日将不断绽放时代新韵,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